今天是

《中国邮政快递报》头版报道:祖孙三代邮政情

    2016-12-23
     

  (通讯员 徐璐)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已经走过第十个年头。短短十年,我国邮政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快递企业实现“五股丰登”,年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大关,撬动我国物流领域持续变革,并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面对整个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一名邮政管理工作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分享发生在我身上跨越三代人的邮政故事。

  我的祖父:家书抵万金

  我的爷爷叫徐拜成,今年91岁,是江苏启东市一名普通的邮政退休职工,但他身上却有着不平凡的邮政工作经历。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第一批邮政职工。我童年时,一直生活在爷爷身边,他讲述的邮政发展史,让我记忆犹新。当年的中华苏维埃邮政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联络、传递信息、与家人通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爷爷在20 岁的青葱岁月,便肩负起在战地为新四军传递邮件的神圣使命。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爷爷加入了启东县域1000多平方公里的邮政体系建设工作,成为启东县邮政局的第一批职工。当时,启东县邮政局只有十几个人,通邮困难可想而知。那时的邮政人,凭借着炽热的心,以爷爷为代表的几位党员带头人硬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用双脚开拓出一条条邮路,保障了启东人民基本的用邮权益。

  每每谈起这段人生经历,爷爷都会流露出自豪的神情,“那时候啊,我们每到一个村,村民都会夹道欢迎。家书抵万金啊,我们是老百姓与外界沟通联系的唯一桥梁。”

  爷爷工作的30多个年头,他已记不清走坏了多少双鞋,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他起早贪黑,风霜雪雨,常年不休,为的就是完成老百姓的一份份嘱托。

  我的父亲:改革创造活力

  我的爸爸名叫徐捷,今年62岁。以他为代表的第二代邮政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邮政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儿时,我对于爸爸的印象,始于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穿着标志性的邮政制服,戴着大盖帽,在电线杆顶端进行线路维修工作。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上下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带来了中国邮政业的大跨越发展,爸爸工作的乡镇邮电局发生的变化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随着全国邮路的不断拓展,运邮的大卡车频次越来越密,通达范围也越来越广。老百姓不但能寄信而且能寄大件包裹,邮政物流为小镇私营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老百姓富了,汇兑业务需求越来越多,邮政储蓄遍地开花;“楼上楼下,电视电话”不再是梦想,传统的人工交换机被程控交换机取代,老式摇把电话换成了数字拨号机;邮电局门外,自发形成的邮票集市,各式邮品的交换一度成为老百姓文化生活水平提升的标志。

  时间来到1998年,我国邮电正式分营。中国邮政业正式向现代化目标高歌猛进。

  邮政新兵:难以割舍的情怀

  我叫徐璐,今年35岁,是江苏省b82.com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作为“邮三代”,我正非常骄傲而自豪地见证并参与着中国邮政业的高速发展。

  2005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苏州交通系统工作,从一名普通基层执法人员成长为单位的中层干部。2012年,市(地)邮政管理局组建,原单位推荐我选调至邮政管理局工作。“邮政”两字成为我难以割舍的情怀。

  我逐步了解了2006年以来邮政体制改革的过程:邮政法修订,有力保障了邮政普遍服务,也给民营快递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春风,推动着整个中国商业模式的变革。同时,我学习了各项邮政管理法律法规。

  目前,苏州市快递业以年均40%以上的增幅蓬勃发展,全市快递业务量从2012年的近2亿件增长到2016年至今的近9亿件,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列于全国城市第8位。全市邮政管理工作也是风生水起,市政府层面的快递指导意见出台、全省首个县级邮政管理机构——常熟邮政管理局建立、市级邮政业安全发展中心成立,特别是即将当选“全国快递示范城市”。在国家邮政局、省局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邮政管理工作为全行业架起安全屏障,也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对于邮政事业,一代代邮政人心中满怀一个“情”字,正是这个“情”字,使我们满怀创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迎来邮政业发展的一次次突破;正是这个“情”字,才促使几代人不畏艰辛,为全国人民不断提升用邮便利水平而持续努力;正是这个“情”字,使我们不忘初心,能够继续在邮政事业发展的路上带着自豪奋力前行。

相关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8008301号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State Post Bureau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